

1.目標
核心目標: 實現重點危險水域的7x24小時不間斷智能監(jiān)控,對人員靠近、進入危險區(qū)域等行為進行精準識別、實時預警和主動干預,做到“事前預警、事中干預、事后追溯”,最大限度杜絕溺水事故發(fā)生。
具體目標:
實時監(jiān)控: 實現對目標水域的無死角視頻覆蓋。
智能識別: 自動識別人員入侵、水面異常情況。
即時預警: 發(fā)現危險后,在秒級內觸發(fā)聲光告警和遠程告警。
聯動處置: 形成“發(fā)現-告警-處置”的閉環(huán)管理流程。
數據溯源: 記錄所有事件過程,用于事后分析和責任界定。
2. 系統設計原則
先進性: 采用成熟的AI視覺分析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技術。
可靠性: 系統需穩(wěn)定可靠,能適應戶外惡劣環(huán)境(高溫、雨雪、雷電等)。
實用性: 預警準確率高,誤報率低,操作簡便,響應迅速。
擴展性: 采用模塊化設計,便于后期增加監(jiān)控點或功能。
經濟性: 綜合考慮建設與運維成本,追求高性價比。
3. 系統架構與組成
系統采用“端-邊-云”協同的架構。
3.1 感知層(前端設備層)
這是系統的“眼睛”和“嘴巴”,部署在危險水域周邊。
高清智能球機: 具備超高清、星光級低照度、光學變倍能力,用于大范圍巡航監(jiān)控。內置AI算法芯片,實現智能分析。
防溺水專用AI攝像頭: 固定點位部署,專門用于劃定警戒區(qū)域(如岸邊危險區(qū)、深水區(qū)),對進入區(qū)域的人員進行精準檢測。
戶外音柱/高音喇叭: 用于播放預錄的警示語音,如“您已進入危險水域,請立即離開!”。
聲光報警器: 觸發(fā)報警時,發(fā)出強烈的閃光和警報聲,對試圖下水者進行強效震懾。
補光設備: 保障夜間監(jiān)控和識別效果。
網絡設備: 采用光纖、5G/4G無線傳輸等方式,確保視頻數據穩(wěn)定回傳。
3.2 邊緣計算層(現場處理層)
智能分析網關/NVR: 部署在現場。前端攝像頭采集的視頻流首先匯聚到此,進行本地化的AI分析。這減少了網絡帶寬壓力,并實現了極速的報警響應(毫秒級)。
3.3 平臺層(管理中心)
防溺水預警管理平臺: 部署在云端或本地服務器,是系統的“大腦”。
視頻管理: 實時預覽、錄像存儲與回放。
告警中心: 接收并處理所有前端觸發(fā)的報警信息,以彈窗、聲音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員。
電子地圖: 在GIS地圖上標注所有監(jiān)控點,報警時快速定位事發(fā)地點。
人員管理: 管理巡查人員、系統操作員權限。
數據報表: 統計報警次數、類型、地點等,生成分析報表。